教養知識庫

教養知識庫 外部連結 註冊新帳號 menu
登入 教養知識庫 外部連結 註冊新帳號
× 登入 教養知識庫 外部連結 註冊新帳號





從數位時代談閱讀素養


林美慧 Nownews名家論壇

2019-12-04 03:10:16


一日,我答應了參與扶輪社「關懷地區弱勢的孩子」的真善美計畫,這些孩子是因為家庭社經地位較低,在現實生活中拓展眼界與經驗的機會較少,所以容易造成自信心不足、容易逃避表達及溝通,但透過閱讀是可以藉著書的作者或故事帶來不同的經歷與經驗,彌補實際的不足,打開更大的視野,減少對現實的自卑,進而鏈結未來所需要的知識和能力。於是我想針對國小、國中及高中的孩子各選幾本書,提供往後一起共讀好書的讀書會。

在動手查找相關的書籍時,腦子裡閃過一個問題—該找那些書?如何能引起孩子的興趣?只有能引起注意,才能讓他們把書打開,也才能達到目的。

我覺得這些孩子需要的是認同感、對未來的期望和「其實我可以」的信心,「品格」、「情緒管理」、「同理心」、「成功的經驗」都是重要的元素,但是這些都必須建構在能「引起動機」的前提下,書名必須能引起孩子好奇、內容不能太冗長、最好其經驗是貼近平常一般人能觸及感受的—結果國小的孩子選擇是《我變成一隻噴火龍了!》、與《媽媽的100張臉孔》,國中的孩子選擇是《我的成功,我決定》,高中的孩子選擇是《柯維成功學》和《生涯探索與規劃》,內容從認識情緒、同理心到不同階段的成功經驗,孩子們的回應也展現出他們的需要與想法。

面對「滑世代」孩子閱讀方面的另外一個問題,就是生活中社群媒體的廣泛使用,助長資訊和時間走向碎片化。意指,龐大的知識再經過碎片化整理後,成為短篇訊息,讓人容易快速吸收。但碎片化的閱讀與資訊是無法達到書本閱讀的完整邏輯思考與沉澱內化的學習成效或完整思考模式。

這個問題也是讓我想從「閱讀」切入來協助孩子的另外一個原因,我們可以由國中升高中的會考國文科的例子得到最有力的印證:整本考題文章的長度(今年約8750字,和往年差不多,差距約在300字左右)、複雜度、訊息密度、架構性,乃至於文言文複雜度、詩詞解讀難度,都對於缺乏閱讀,或者只習慣於數位時代碎片化的閱讀模式的孩子們,有相當大的考驗。

我們該如何從幼兒開始一點一滴的建立孩子的閱讀習慣?美國皮尤研究中心的統計數據顯示,家長陪伴孩子的有效時間,「及格線」為每周21.2小時。在成長每個階段從閱讀習慣、培養成閱讀能力的滋長都非常重要,尤其在0-6歲是孩子成長的關鍵期,親子陪伴尤其重要。無論是玩遊戲、親子共讀、親子談心也罷,這段時間就是專屬於你和孩子。

自1995年以來,由國際教育評估協會(IEA)所主持的「國際數學與科學成就趨勢調查」(TIMSS)、2000年由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主導的「國際學生評量方案」(PISA),以及2001年「促進國際閱讀素養研究」(PIRLS)紛紛將國小中高年級及國中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水準,作為判斷一個國家未來國力發展的重要參考,原因就是這些國際比較教學組織發現,在多變的未來發展中,只有自身的閱讀理解能力是銜接未來重要關鍵;正如當今素養教育中,「閱讀素養」是最重要的關鍵能力,它是開啟新知,累積面對未來及解決問題的重要鑰匙。若能引領孩子們閱讀,幫助他們找到方法快速積累前人經驗成為自身為人處事的能力;就算是處於環境弱勢的孩子,也能有改變現狀、提昇視野和翻轉未來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