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養知識庫

教養知識庫 外部連結 註冊新帳號 menu
登入 教養知識庫 外部連結 註冊新帳號
× 登入 教養知識庫 外部連結 註冊新帳號





活用「PDCA循環式品質管理」,找回屬於自己的時間


林美慧 未來Family數位專欄

2020-01-03 17:44:31


許多父母每天忙得像陀螺,從一睜開眼送孩子上學、忙工作、忙家務……;下班回到家檢查孩子的功課、聯絡本,一下子缺這個缺那個的一團亂。孩子無序的生活,經常是親子關係緊張的一個原因。孩子們不清楚何時該玩耍;何時該靜下心讀書,甚至連何時該上床睡覺;是否該在睡前先檢查自己的書包,該帶的東西帶了沒?林林總總不勝枚舉。


父母覺得孩子在摸魚;孩子認為自己已經做了很多了,但父母仍然不滿意,只會一昧地指責,親子的戰端,就從此刻引爆。


「每天改善1%,1年強大37倍。」是日本樂天社長三木谷浩史的名言,這蘊含的道理,其實就是每天持續改善的「PDCA」(Plan-Do-Check-Act的簡稱,即循環式品質管理)。


例如家長發現孩子他從日常的打掃、作業的訂正、繳交、小組活動等,都有很大的改善空間,而這些看起來枝微末節的小事,如果不正視問題,也許就在他未來的成長中,隱藏著莫大的隱憂。


其實,不管成人或孩子,只要讀懂PDCA到底在做什麼,從確實做好時間規劃開始,不但能有效地運用時間,降低變動性;透過親子一起寫計畫,還可以消弭親子間的誤解,更可以讓彼此都找回那些,在無形中磨耗掉的時間。


1.P-計畫(plan):找出問題原因,制定「改善計畫」

在擬定計畫之前,必須先確認目標任務是什麼。所謂「目標任務」可以是這星期的階段性學習目標、也可以是這次的段考範圍、運動健身或者是其他待處理的事項。


已擬定這星期欲完成-國文科(語詞、造句、課文背誦、相關閱讀測驗等),且測驗成績預設為95分(精熟程度)。接下來,拆解單元及所分配的時間,若每次時間為40分鐘,將確定的時間空格填寫上欲複習的範圍;各科如法炮製,依此類推,做成一個預定時間表。


2.D-執行(DO):依據計畫,馬上採取行動

按照時間表去執行任務,並且客觀的記錄下執行的結果。通常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可能會因為其他的外務、身體的狀況、不可抗力等因素,又或者是單純高估自己的能力,不管發生什麼事干擾你,影響其完成的進程,都如實的紀錄下來,以便後續檢討。


3.C-查核(check):檢討計畫與成果,邊執行、邊改善

這是最關鍵的步驟,透過完整的檢核,可以縮小預期與實際執行的落差。


從執行的狀況分析,可能孩子預計在40分鐘完成背誦一課課文,但低估了文章的難度,使得最後只能完成三分之二,這時就要決定下一次的計畫是要延長工作時間,還是減少預計完成的範圍。


除了完成度的檢核外,心理狀況也很重要。有時,孩子一時貪多覺得可以連續作業2小時,再休息20分鐘;但實際上連續工作太久或休息不夠,都可能使後續的執行效率降低。如何讓孩子在執行與休息間取得平衡,需要一段時間的測試。


4.A-行動(act):透過實際的行動執行,針對結果找到落差原因,作為之後循環的P(計畫)提出改善方案來修正與調整。


美國學者愛德華茲.戴明認為:第三步驟Check的英文有「阻礙」之義,在1993年將之改為「學習研究」(Study),把此步驟的重點放在「研究規畫與執行間的落差」。靠著不斷自問:我們藉由PDCA學到了什麼?出了什麼差錯?該怎麼修正? 


運用PCDA循環式品質管理方式對天生氣質不同的孩子也有很大的幫助,例如對於注意力容易分散、趨避性偏向躲避、規律性較不規律、或者是適應度偏低的孩子,都有事前提醒預告的作用,讓孩子較容易知道要做什麼,有更好的心理準備;對於反應強度較微弱、反應閾偏高,堅持度過高、或者情緒本質較悲觀的孩子,親子在擬訂計畫、檢討計畫時,父母可以多引導孩子講出更多的實際感受,同時也可以多讓孩子知道父母對他的關心與想法,這樣的親子互動方式,都能夠讓PCDA有更多親子間的溝通與溫暖。


當家長陪伴孩子確實執行一段時間,你會發覺生活變得有條理,執行效率也大幅提升。除此之外,自己更了解自己,無形中也多出更多可利用的時間,親子的關係也融洽了;在不斷反問自己並優化計畫表的同時,其實我們已將素養教育融入生活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