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養知識庫

教養知識庫 外部連結 註冊新帳號 menu
登入 教養知識庫 外部連結 註冊新帳號
× 登入 教養知識庫 外部連結 註冊新帳號





孩子學會同理心不容易;父母怎麼教才是重點!


咪咪老師

2020-03-11 11:23:19


少子化的今天,孩子得到最多的是被家人溺寵和順意的需求,自然缺乏共享的學習機會⋯⋯

那麼,爸爸媽媽要怎麼做才能讓孩子懂得分享和相處呢?

當知道孩子會出現攻擊行為的時候,父母一定非常慌張,有些父母會對有攻擊、發怒、哭鬧的子女大發雷霆,甚至怒斥,這時你可能會看到孩子的表現是在頂撞你,或者是摔東西、打人、吐口水、使勁狂捏、辱罵、吼叫、大哭、拉扯頭髮、猛抓等行為。

不管如何的發洩行為,你可曾在他暴怒行為中發現孩子隱藏著「怒氣」與「憤怒」的情緒。 

首先第一:檢視孩子是否常有受到委屈,或是情緒不滿的情況。

第二個:這個行為是不是從周遭環境或者是親人身上學來的?其實這些事事動輒發怒的孩子,他們的父母大多比孩子更缺乏耐心

第三:天生敏感的孩子,即使在相同的情況下,也比其他人更容易受到情感上的刺激

第四:孩子是不是性子較為急躁或者是容易焦慮型?當看見朋友手上的玩具,不會問「可不可以借我玩」,而是在想要玩的當下,就立刻從對方手中搶過來。他們不懂得按部就班處理事情,所以有任何問題無法速戰速決時「怒氣」會立刻被誘發出來。

偶爾有父母問我:「咪咪老師,我家孩子好像本來就特別容易失控、發脾氣」;爸比媽咪其實用「失控和發脾氣」來形容孩子,並不是很恰當,因為孩子仍處於情感發展尚未成熟的狀態,還在學習如何表達情緒與發展情緒的過程中,只能說他們至今沒有真正學過如何適當、多元方式表達自己的不滿和情緒。

建議爸比媽咪當下發現孩子發怒時,就該給予孩子創造一個可以適當表達情緒的安全環境,並教導他們表達情緒的方法,比如:畫圖發洩塗鴉也可以把生氣不滿的話說在寶特瓶裡,更可以讓孩子玩丟擲球、投籃⋯⋯等等。

除此給予適當的刷身體和按摩也是解除孩子敏感的問題,當然最重要的是父母深深的擁抱和安撫,才是孩子最好的安撫劑!